弹指间娱乐网2017-01-22 热度:

新春见闻:“铁路厨师”舌尖上的“春运”

  当天津开往邯郸的K7745次列车驶入石家庄站台时,张立军早已将备好的十几箱食材摞在一旁,静静等待。在接下来往返五天的旅程中,张立军要用这些食材烹调菜肴,填饱归乡人的胃。

  为期40天的中国春运大幕已于13日拉开,整个春运期间全国春运旅客发送量预计将达到29.78亿人次,其中铁路3.56亿人次。

  张立军是K7745和K220次列车上的一名厨师,24岁就上了火车,从洗菜、洗碗做起,再到切菜、炒菜,如今已成为领班厨师。弹指间,张立军已经在火车的厨房里度过了36年的光景。

  20日,恰逢中国传统“小年”,张立军特意准备了面和馅,“过节了,包顿饺子,让旅客在火车上感受‘年味儿’。”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仅有两趟火车往返于北京和重庆之间,川东地区数以百万计的务工人员进京打工和返乡都只能选择乘坐这两趟列车,张立军当时值乘的直快189/190次列车便是其中之一。

  “那趟车是有名的超员车,春运期间,列车都会挤满返乡的农民工。”每逢过年,张立军和他的餐车班子会给旅客们准备好热乎乎的饺子,一起推着餐车走到旅客中间,和来不及回家守岁的人们一起吃顿团圆饭。张立军认为,对于外出务工人员来说,过年吃上一顿饺子便是对乡土情意最好的追溯。

  张立军回忆说,为了准备节日的饺子,他常常从早忙到晚,包饺子会包到手酸。由于张立军当时值乘的列车是“绿皮车”,厨房做饭只能依靠烧煤,因此,张立军不仅担负着厨师的重任,还要兼任锅炉工。

  受粮食供应和生活水平的影响,那时的饺子以猪肉白菜为主,但“馅里的肉却少得可怜”。张立军认为,中国人吃饺子是为了表达对团聚的美好寄托,饺子是什么馅便不再重要。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铁路部门加大“绿皮车”的淘汰和改造力度,“绿皮车”逐渐被先进的空调客车替代。张立军被调到石家庄到上海的空调车上当厨师。那时,饺子馅肉多了,还添了几种蔬菜。

  2009年,张立军来到K7745次列车当领班厨师。火车厨房经历了从煤到电的转变,还配备了电磁炉、冰箱、抽油烟机等电器。而此时的饺子馅,也有了新变化。除了猪肉白菜,张立军又推出了香菇虾仁馅和三鲜馅。“现在什么都能吃得起,人们反而更加重视养生和健康,我们的饺子馅也要‘与时俱进’。”

  今年除夕,张立军又将在火车上度过,从24岁到餐车工作至今,张立军没有缺席过一次春运,2017年春运将是张立军工作期间的最后一次春运。

  “人们都说‘舌尖上的中国’,可我认为要想了解中国,就一定要感受一次春运。”张立军说,正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故乡不可割舍的牵挂,才驱使人们不远万里踏上归途,只为吃上一顿团圆饭。作者鲁达 郝烨